创福高考资讯网,助力高考!

创福高考资讯网

首页栏目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首页栏目 > 院校直通车

江西师范大学

管理员2022-07-058827

江西师范大学是教育部、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和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学校融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十大学科门类于一体,位于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美誉的江西省省会南昌,对江西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有较大影响,被江西省人民政府确定为优先发展的省属重点(师范)大学。学校现有瑶湖、青山湖两个校区,占地面积3500余亩,建筑面积140余万平方米。

 

历史沿革

学校缘起于庐山白鹿洞书院,肇基于1940年创建的国立中正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昌大学,1953年改为江西师范学院,1983年更名为江西师范大学,是江西省本科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普通高等院校。2003年,江西金融职工大学(江西银行学校)整建制并入学校。

 

办学思想

学校先后七次迁址,六易其名,四度调整,砥砺出“静思笃行、持中秉正”的校训,孕育了“团结、勤奋、求是、创新”的优良校风,形成了“以人为本、面向社会”的办学思想,“以生为本、以德为先”的育人思想,“百折不挠、艰苦创业”的办学传统,“质量立校、学术铸校、人才强校、特色名校、管理兴校、和谐荣校”的重点任务和“爱国荣校、民主和谐、求真务实、开放创新”的师大精神。

 

学科建设

学校是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全国第一批学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现设有22个专业学院,3个产业学院(共建),1个独立学院(科学技术学院),90个本科专业。拥有4个ESI全球前1%学科(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农业科学),5个江西省一流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化学、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地理学),13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其中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2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化学、心理学、教育学、中国史、数学、地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体育学、物理学、生物学),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点1个(教育博士),5个博士后流动(工作)站,3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及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马克思主义理论进入A类学科,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数学、化学进入B类学科。

 

人才培养

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生274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7700余人,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学生1万余人。近年来获批国家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二等奖1项,国家教学成果奖(基础教育)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6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2个,国家人文素质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1门;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建设点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学团队1个,教育部万种新教材11种;省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项目7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3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8个、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58门。获批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1个,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4个,省级行业企业联合培养基地8个,省级研究生工作站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

近年来,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树立以“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围绕培养社会中坚骨干人才的目标定位,着力满足学生对专业、课程、教师及其教学方式方法、自主发展多样成长的四个理性选择,启动“正大学子”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在全省率先开展本科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本硕、硕博连读培养模式,本科生初次就业率稳居全省高校前茅,研究生一次性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是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50强高校。学校先后获批全国第一批本科院校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教育部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高校教师考核评价改革示范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江西师范大学)、教育部“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实施高校、教育部首批“宏志助航计划”实施高校和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马克思主义学院入选第三批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专家组盛赞学校为一所具有历史底蕴、文化情怀、名校气质的“模范大学”。

 

科学研究

学校现有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单糖化学合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分子筛膜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淡水鱼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2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无机膜材料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网络化支撑软件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鄱阳湖湿地与流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氟硅能源材料与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实验室(水上项目训练监控与干预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马达加斯加研究中心),1个外交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中日韩合作研究中心),1个全国高校辅导员发展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科技服务平台(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6个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3个省高校高水平创新平台立项建设项目(1个实验室和2个工程研究中心),1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江西省产学研合作示范培育基地,4个省工程实验室,4个省社联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级高端智库,9个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文化厅文化艺术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江西省廉政文化研究中心,1个省级软科学研究基地。

“十二五”以来,学校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等重要奖项。2011年以来,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重大专项课题、“973”计划前期预研项目、国家国际合作重大专项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等100余项,累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08项;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9项、重大委托项目1项、重点项目26项,累计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32项。近六年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数居全国师范院校前10位,其中,2016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立项数进入全国前10,并列位居全国高校第8位。学校共办有学术期刊5本,其中《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心理学探新》等3本刊物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为CSSCI来源期刊,国际期刊《计算城市科学》(Computational Urban Science)被全球著名开放获取期刊目录数据库DOAJ收录。

 

师资队伍

学校校本部共有在编(含人事代理)教职工2779人,其中专任教师1898人,博士1031人。专任教师中,45岁以下教师比例为62.14%;拥有高级职称教师比例为56.43%;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比例为90.15%。

国家级人才方面,学校现有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双聘),国际欧亚科学院、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长江学者(含青年)3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人选5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含双聘),“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6人,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专家5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会评专家5人,享受国务院特贴专家26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3人,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1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理论界)2人,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理论界)2人,教育部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2人,全国模范教师3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1人。

省级人才方面,学校现有省委人才计划项目人选45人,省高校“井冈学者”特聘教授12人,省“青年井冈学者奖励计划”人选22人,江西省突出贡献人才4人,省教学名师13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省级人选50人,“赣鄱英才555人才工程”人选37人(含柔性引进9人),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28人(含青年),省“四个一批”人才10人(含青年),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57人,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48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教师12人。

 

学生竞赛

学校注重通过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互动,大力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是全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试点高校,是全国第一所被团中央授予“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标兵”荣誉称号的师范院校。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等均一直稳居全省高校前列,并在全国大学生文艺汇演、体育竞赛、专业竞赛、科技活动等方面取得优异成绩。如学校“蓝天”环保社团获世界自然基金会“世界生命湖泊最佳保护实践奖”;学生在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比赛中获一等奖2项;杨文军同学成为历史上首次蝉联皮划艇项目奥运冠军的运动员,金紫薇及队友实现了中国赛艇奥运金牌“零”的突破,寿旻超同学在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斩获三枚金牌;学校在第四届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中获奖总数列全国第1位;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荣获特等奖2项,特别一等奖1项,一等奖6项,二、三等奖27项,成功跻身全国30强;在“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荣获金奖1项、银奖2项、铜奖7项;在“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获得金奖3项,银、铜奖11项;在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共获6金20银29铜,是全省唯一连续五届大赛获得先进集体奖(全国20强)的高校,也是全国唯一连续五届大赛获此殊荣的师范院校。学校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2021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榜单中居全国高校第77位、师范院校第4位,在“2017—2021年全国师范类本科院校大学生竞赛榜单”中排名第7位。

 

教师教育

教师教育是学校的传统和底色。学校先后培养师范类专业毕业生35万余人,师范类专业毕业生中涌现出一大批杰出校友和基础教育一线的中坚骨干力量。目前,江西近50%中小学特级教师、60%以上的中小学省级骨干教师、80%以上的高中特级教师和学科带头人都是学校的毕业生。学校现已成为江西基础教育教师人才的摇篮、教师骨干人才培训的基地和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引擎。

学校现有师范类专业19个,在校全日制本科师范生1万余人。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实施“农村师资支持计划”试点高校、全国首批实施“国培计划”项目院校、“推进实施卓越中学教师培养”院校和全国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高校。先后获批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项目2项、“国家级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级教师教育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教师教育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1个,获评教育部“国培计划”优秀工作案例1个。2018年获基础教育类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截至2022年4月,2门教师教育课程认定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小学教育等3个专业已通过教育部普通高校师范类专业第二级认证,历史学、心理学、体育教育、生物科学、物理学、学前教育等6个专业已接受第二级认证专家进校考查。

 

社会服务

学校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始终以服务江西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事业为使命,充分发挥在江西战略发展中的“人才库”“发动机”和“智力源”作用。近年来,学校主动对接省委省政府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及时调整学科专业布局和科技创新主攻方向,孕育了以“淡水鱼、新材料、新能源、VR技术和新中药”为代表的“五串新果”;主动融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积极开展校地校企合作,与上饶市共建数字产业学院并正式招生办学,与樟树市共建健康产业学院,与江西赣州、抚州和广西钦州等省内外地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2021年,与企事业单位签订横向合作项目155项,合同金额5600余万元;获批3项“揭榜挂帅”企业重大技术需求类项目,获得项目产业化经费共计7000多万元。学校积极参与江西省科技振兴计划,年产2万吨新一代冷冻机油核心原料异壬酸生产装置建设列入江西省重大创新计划,使“卡脖子”材料异壬酸实现国产化;LED外延材料项目成功产业化,使企业成为全国两大生产基地之一。学校积极发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区域发展研究院、苏区振兴研究院分别入选江西省重点高端智库、重点培育智库,江西经济发展研究院获批江西社会科学青年创新团队;苏区振兴研究院、江西经济发展研究院、社会转型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管理决策评价研究中心、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研究中心入选中国智库索引(CTTI),苏区振兴研究院入选CTTI中国高校百强智库。近年来,共有180余份研究成果获省部级及以上领导批示270余次,其中,中央领导批示5次、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60余次。

 

国际合作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战略,积极推进与国(境)外教育机构的合作与交流,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余所高校和机构开展学分互认、学位互授、联合培养、文化交流、科研合作等项目。学校是中国政府奖学金、江西省政府奖学金和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招收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生来校学习。学校“中日韩合作研究中心”经外交部批准,“马达加斯加研究中心”入选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备案名单。学校是中俄教育类高校联盟成员高校,发起成立了江西省孔子学院工作联盟。学校现承办了马达加斯加共和国塔那那利佛大学孔子学院、巴勒斯坦国圣城大学孔子学院、墨西哥合众国墨西哥城孔子学院,其中塔那那利佛大学孔子学院被评为“全球示范孔子学院”。

 

校友工作

82年来,学校累计培养各类优秀人才近45万名,校友中涌现出许多杰出人才,这其中既有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常务副主席邵鸿,江西省委原书记万绍芬,中宣部原副部长、国家广电总局原局长、安徽省委原书记王太华,国家信访局原局长、党组书记舒晓琴,政协江西省第十届委员会原党组书记、副主席刘上洋,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原党组书记、副主任周萌,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会长、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原副局长范卫平,国家铁路局副局长、党组成员刘克强,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赵力平,求是杂志社总编辑陈扬勇,江西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史文斌,江西省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省长陈小平;也有两院院士黄克智、曾庆元、孙金声,重点大学校领导解沛基、刘振群、尹长民、贝效良、林增平、蒋建平,著名制浆造纸专家陈嘉翔,国家最高出版荣誉奖——韬奋出版奖获得者徐柏容,著名诗人公刘,著名军旅作曲家杨非,著名书法家、中国国家画院首批院士、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全国劳动模范、中学高级教师龚德凌,新中国“最美奋斗者”、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支月英,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公司董事会战略与投资委员会主任委员罗熹,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原副主席黄洪,泰康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监事长(原总裁兼首席运营官)刘经纶,世界500强企业江西铜业集团有限公司前董事长李保民,江西济民可信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李义海,上市公司江苏昆山世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吕仕铭,香港上市公司肇庆市科培教育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叶念乔,趣店集团创始人兼CEO罗敏,奥运会冠军杨文军、金紫薇、徐诗晓,第十七届华表奖获得者张品成等。学校在校友会网2021中国大学校友捐赠排行榜位居全国高校第49位。


2022 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改革驱动、特色发展、对标攻坚、学院实体、人才强校”的发展思路,朝着在省内高校一流学科建设上作示范,在全国同类高校中勇争先,努力建设一所植根江西、面向全国、放眼世界,特色鲜明、水平一流的师范大学的发展定位而不懈奋斗。(以上数据截至2022年5月)